期刊导读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外商务语言与文化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陈雨薇 一、研究背景 2013 年秋,习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5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已有 50 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至此,“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随之也提供了更多的中外商务交流机会。我们常常听说中外文化在日常交流交往中产生的冲突碰撞,导致误会丛生影响交际。那么,在中外商务合作交流过程中,因为商务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冲突误会势必也不在少数。本文旨在以对比促进了解,以了解促进交流,以交流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商务语言文化对比 目前来华留学生中,学习商务汉语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准备或已经在中国高校就读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二是从事或准备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商务活动的学生。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在学习商务汉语时都能感受到中外商务语言文化巨大的差异,有一些差异是许多西方学习者所不能理解的,更是他们在商务交往合作中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对比研究将植根于此,展开分析。 (一)中外商务语言对比 商务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本质上没有不同,但却具有商务汉语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首先源于一些特殊的商务专业词汇。比如在《卓越汉语-商务致胜2》一书中出现的诸如“报价单、资本运作、展销会、多财善贾、上市、股票、证券市场、原始积累、经营模式、业界、兼并、加盟、渗透、门面”等在类的特定商务词汇。这就要求商务汉语学习者在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之后才能进一步了解这些特殊专业词汇。 其次源于商务汉语语体风格的正式色彩特点。商务语言应用的活动场景决定了语体的正式色彩和庄重性。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几乎不会用到,但在商务交流或者商务合作文件、商务会议中常常会出现。那么这种语体使用的不同也是中外商务语言的一个典型差异。 第三是汉语特有的多样性特点。如“商务、商业、经济、贸易、生意”等词汇在英语中都能翻译成“business”。这样类似的目的语多词而母语仅一词的情况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商务汉语学习者来说是难度等级非常高的。在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常常误用词汇。 第四是汉语谦辞敬辞多、用词含蓄、重意合的特点。汉语中有许多表示谦虚的说法,如“鄙人、寒舍、蓬荜生辉”等;和“哪里哪里、不敢当、贵公司”等。商务汉语教学一个典型案例是:两家企业准备进行合作,双方讨论了合作条件,互通了信息之后,一方回复说“我们需要考虑考虑。”那么请问双方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不了解中国商务语言的学习者会认为双方合作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而真实情况是当一方说出这句话时,双方企业几乎没有合作可能性了。这是商务汉语有趣之处同时也是商务汉语学习者倍感难以理解和难以接受之处。而这一特点是跟中国商务文化密切相关的,本文接下来将着重讨论中外商务文化对比。 (二)中外商务文化对比 汉语本身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一切综合知识在语言方面的具体表现,若缺乏文化常识或具体业务内涵,语言本身就是“空壳”。普通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但是商务汉语更是处处体现文化。 一方面,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规律决定了商务汉语中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商务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了解商务文化的必要性。那么,在中外商务文化中,又有哪些具体的突出的差异呢,本文接下来将选取一些方面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一是,称谓文化差异。中国人的商务交往合作中,常常以职位称呼对方。如:X主任、X厂长、X总、X经理……而在西方文化中,习惯以直接以名字称呼对方,所以在初学商务汉语时,或者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时,常有外国人认为某人的名字就叫“张经理”或者“李总”,因而闹出不少笑话。 二是,人际交往差异。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见面打招呼差异之外,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差异。中国的人际交往可以说是“关系式交往”。传统的中国文化会优先考虑“仁慈、人道、友善”,其次为“习惯、传统、理性思考”,最后才是“规则和法律”。而西方人恰恰相反,西方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交易式交往”,他们认为契约是维系一切合作的纽带,而契约的本质就应该是公平合理。他们往往公私分明,最先考虑“规则和法律”,然后是“习惯和传统”,最后才是“仁慈、人道和友善”。 三是,商务礼仪差异。在任何的中外交往中,礼仪都是必须注意的。首先是中国人对于座次的安排,无论是餐桌还是会议桌,座次都是有讲究的,虽然西方也有讲究,但是稍显不同。比如中国的“以远为尊”,意思是离门最远的座位为尊,不清楚的外国人可能坐错位置;“以右为尊”(中国传统文化以左为尊,但是现在与国际接轨,所以按照国际惯例,以右为尊)等等。其次是中国著名的“酒桌文化”,中国商人喜好在酒桌上达成合作,那么在中国的酒桌上应该有所表现才能促进合作的进行。(此处不对该“文化”进行评价,仅呈现事实。)这与西方偏重自助餐的形式有较大差异,自助餐形式主张参与者自主交流,而中国的“酒桌文化”在专注性的,单一的交流。第三是中外双方送礼文化的差异。中国虽有古语“礼轻情意重”,但如果你的礼真的太轻,可能情谊就不复存在了。而在现代中国商务交往中,礼物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以免有受贿之嫌),而且一些物品是不能作为礼物相送的,如“鞋子(有离开之意)”“伞(音近‘散’,寓意不好)”“梨(音同‘离’,不吉利)”“钟(音同‘送终’非常不吉利)”……而在西方的礼仪文化中,送什么礼物更看重心意而不在乎礼物的价格、大小。如果送了贵重的东西对方可能会觉得受之有愧甚至觉得麻烦无法携带。如果西方合作者送了一份简单的礼物也并不代表他不重视这次交往。所以在中外交往中礼仪文化差异是必须关注并了解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丧失合作机会。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极速发展的时代,“一带一路”战略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我们必须正视中外商务语言文化的差异并加以了解,进而帮助商务汉语教学的开展,才能做好“一带一路”这趟列车的润滑剂,践行国家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共同发展理念,尽力为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尽一份力,尽力帮助沿线沿路五六十个国家带来新的商机,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兰佳睿.“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商务汉语新课型建设[J].科教文汇,2016 (9). [2]陆俭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 (8). [3]孙红,巩喜云.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4). [4]王惠玲,周红.卓越汉语-商务致胜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出版社,2011.11. [5]王晓华.基于“一带一路”思路的商务汉语国际生培养[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6]温耀庆.跨国商务文化的对比分析[J].国际商务,2001 (04). [7]于澎田.中美文化对比与商务行为差异[J].经济管理,2001 (05).
上一篇:中外石油法律体制比较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