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作为天津大学重要的文科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的成立与发展,标志着天津大学“振文”战略步入了新的轨道。
“尽管天津大学是一所传统的工科院校,文科恢复起步较晚,但我认为人文学科、人文精神是一所大学必不可少的。我们学院从1981年开始恢复招生,上世纪90年代初具规模,有着天然的后发优势,对天津大学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的深秋时节,《中国对外贸易》杂志记者来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探访这个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院长李旭教授向记者讲述了这里的故事。
做到“学贯中外 德合古今”
当走近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的大楼时,映入眼帘的是印刻在楼墙体上的院训—“学贯中外 德合古今”。李旭向记者解释道,“学院有外语和中文两个学科,我们希望在这里培养的学生能够将中外文化融会贯通,传承中国古今文化精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既要重视文化输出,也不能忽视文化输入,要重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从这种角度说,外语教育任重道远。”
进入教学楼内,迎面看到的是镶嵌着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等西方大家画像的巨幅墙雕,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拾级而上,二层走廊两侧醒目的照片墙上悬挂着从第一届直到现在的每一届毕业生的合影,当目光掠过这些无论是黑白老照片还是彩色新合影上的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仿佛穿梭历史长河,天大精神在一代一代接力传承。
天津大学校园的建筑风格体现着“天圆地方”的传统,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教学楼是“回”字形结构,被四周楼体环绕着的是一座西式风格的露天花园。据李旭介绍,这是由上世纪60年代天津大学英语专业师资班的校友们集体捐赠的,名为“春晖园”。2017年,他们捐赠6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英语方面的卓越人才。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英语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均可参评,每年有30名英语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可申请到8000元的奖学金。
人才培养追求卓越且“精致”
据了解,学院现设有英语、汉语言文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和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下设英语系、中文系、大学英语教学一部、大学英语教学二部、研究生外语教学部、日语教学部等6个教学单位,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2个研究中心,以及台湾研究所、斯拉夫研究所2个研究所。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教学科研系列104人,包括教授12人,副教授44人,教师中有40余名学成归国留学进修人员和出国讲学归国的资深教师。
当谈到这些年不少高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时,李旭指出,“我们学院的招生规模有所不同。本科专业上,我们坚持不盲目扩招,做好现有的精干的文科本科教学。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随着学科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其中翻译硕士每年招收60多人。”对于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不同政策时,他告诉记者,“本科教育是最基础的高等教育,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让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正如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此前对学院的期待,他希望学院不要复制其他学校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有天大特色的人文学科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凝练学术研究方向,建设一个‘非常精致、水平高、有特色的文学院’。”
据李旭介绍,楼内有不少多媒体教室,有的可供公共课教学,有的专供英语本科生、翻译硕士生教学,硬件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学生可以在这里模拟联合国会议以及国际经贸论坛,同传教室可以同时进行四门语言的训练。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洽谈会等国际活动中,就有不少来自天大的学生负责接待、翻译等工作。
这里不仅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还有舒适的休闲场所和交流空间,如教师休息室、学院工会活动室(台球室、健身房)、读书角、会谈桌椅等。“我们希望能给老师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给学生营造松弛有度的学习氛围。”李旭表示,“李克强总理此前提出的创业和创新的精神,我想这种创新不仅是事业上,更多的是理念上、思维方式上的创新,要避免急功近利,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希望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追求卓越,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1012/442.html
上一篇:政策与活动 铺就中外交流“一带一路”
下一篇:丝绸与“丝绸之路”
中外文化交流投稿 | 中外文化交流编辑部| 中外文化交流版面费 | 中外文化交流论文发表 | 中外文化交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