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划:唐 凌
学术主持:欧建平
《圆2:源流》剧照 摄影:殷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外交流的逐年递增,作为非文字、跨文化身体语言的中国现代舞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刮目相看,其中的“北京舞蹈双周”更是在2017年7月末迎来了第十届。这显示着现代舞开始受到普罗大众的青睐,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精神需求同步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此,本刊特邀请了连年跟踪国内外现代舞发展的舞评人欧建平及多位青年学者,对今年演出的11台中外现代舞进行评论,既为读者朋友们提供资讯,也为中国现代舞的发展留下脚印。
2017年7月18日至30日,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策划,并与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北京舞蹈双周”如约而至且盛况依然,其诸多亮点中有两点格外耀眼:一是它因连续九年的成功举办、水准和国内外影响力的逐年递增,荣获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资助;二是它在香港政府驻京办事处的资助下,推出了三台由香港编舞家创作的经典舞作和新人新作,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在结构上,本届舞蹈双周延续了往年第一周“舞蹈营”教学和第二周“展演周”观摩的模式——在前者中,16位来自美国、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德国、芬兰、挪威、日本、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现代舞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地提供了多种流派与风格的基训与编舞课程;在后者中,每天早上9点至10点45分,均有10位中外导师开设大师班,为各国舞者继续提供不同风格的舞蹈课程;每天下午自2点30分和5点开始,各国新锐编导创作的10台共54个作品,按照各自经验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分别在“青年舞展”和“另类平台”上亮相;而每天晚上8点开始的“焦点舞台”,则连续推出了6台大型演出,它们分别来自中国的北京、广州和香港、挪威的奥斯陆、以色列的贝尔谢巴和德国的开姆尼茨,由此为国内外现代舞的从业者和爱好者们打开眼界、增长知识、分享体悟、化解困惑,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高效率的交流平台,实为功德无量。
蒙汉“三明治”式的《圆2:源流》
雷动天下《圆2:源流》剧照,摄影:殷鹏
作为“北京舞蹈双周”的东道主和主办方之一,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在“焦点舞台”第一晚的开幕演出颇为引人瞩目,今年的编导是该团的资深蒙古族驻团艺术家訾伟,蒙古语吟诵者乌日柴呼,潮尔琴演奏者那日森,蒙古语演唱者娜仁其木格,舞美设计李瑞,灯光设计李骏龙,服装设计王彦,由全团的14位舞者精心演绎。
这台新作与訾伟几年前编导的《源》构成姊妹篇,他希望从“圆”这个“有始无终”的图形和循环往复的象征入手,深入表现“源”这个万物起点和“流”这个进化历程间的关系,因此,舞者们川流不息的动作中,始终贯穿着由他亲自编导并示范、复杂多变的空间调度,并在不经意中,折射出他充沛的肢体能量和缜密的空间意识,由此为这部原本抽象的现代舞平添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抓人的可看性。
整台演出中,最为令人惊喜并且催人泪下的部分,当然是由乌日柴呼用蒙古语吟诵的诗:“……遥远的天边,那是我的摇篮。远离不了我心中的辽阔,那是我的心。红色的太阳下,那是万物的摇篮。生生不息离不开的,那是爱的源流。银色的月光下,那是河流的光芒。千千岁月离不了的,那是祖先的恩赐……”(可惜汉语译文远不能传达乌日柴呼用蒙语吟诵出来的魅力和威力!)由于这首诗的作者就是他本人,因此,他在长吁短叹的蒙语吟诵中,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凝重,让我们感同身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耳闻目睹到了这位年轻蒙古族诗人和演员的火样赤诚!
整台演出由三部分构成,其中的第一、三部分均为优美动人的蒙古族诗歌吟诵、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而第二部分的舞蹈则抽象凝练,虽然时间更长、演员更多,却被编导异想天开地“三明治”于滋养丰厚的蒙古族文化之中,令人觉得既意味深长,又颇有些费解:为什么这大段的舞蹈中没有使用任何明显的蒙古族舞蹈或文化元素?因此,倘若编导能将其中的创意表达清晰,令人信服,进而使得这三部分在风格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定能让这台现代舞日臻完美,令人回味。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风中二十》剧照,摄影:殷鹏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1/0423/729.html 上一篇:古代朝鲜文献画迹中的浙派画风兴衰述略
下一篇:载深耕精创上海国际魔术节魔力绽放
中外文化交流投稿 | 中外文化交流编辑部| 中外文化交流版面费 | 中外文化交流论文发表 | 中外文化交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