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外专家聚焦晋祠《华严石经》 历史最久 唯一石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山西晋祠的《华严石经》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久、且是唯一石刻的《华严经》版本,有着极高的艺术、文物、书法、佛学价值。”在7月14日进行的五台山第三届国际佛学研讨会

“山西晋祠的《华严石经》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久、且是唯一石刻的《华严经》版本,有着极高的艺术、文物、书法、佛学价值。”在7月14日进行的五台山第三届国际佛学研讨会现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陈金华教授的这一观点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照教授、日本华严研究所所长小岛岱山等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

位于山西太原悬瓮山下的晋祠,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侯唐叔虞的祠堂。陈列于内的碑碣中,以刻于唐武周年间、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石经》最为珍贵。

《华严经》被誉为东亚、中亚的思想源泉,由西域传入中国。陈金华介绍,武则天执政时期,她有博大的国际情怀,希望建立一个佛教帝国,决定对佛教重要经典《华严经》进行重新翻译,于是倾全国之力将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高僧以及当时最优秀的文学能才聚集起来,从事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并亲自为《华严石经》作序。

石经雕成后曾被存放于唐朝龙兴之地晋阳,这一石刻祖本成为首尾完整的经文方柱型石刻群。此前据媒体报道,有关《华严石经》的保存,历经沧桑。上世纪40年代,日军在侵华期间曾觊觎石经,经当地爱国人士交涉,将已挖出洞的《华严石经》转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收集到了大部分石经,整石加残石130块,并专建碑廊保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照教授介绍,《华严经》在东晋时期翻译的是60卷本,到武则天时期才有了更完备的80卷本翻译,“它的重要性是这个版本是最早的,尽管现在不太完备,但是非常宝贵,以前有宋代的印刷本,敦煌的手抄本,这个是石刻版本,而且是柱形,很少见”,另外,它也是当时大唐盛世的一个体现,“从翻译到石刻,集结了欧洲、美洲、日本等许多国家优秀书法家、雕刻家,堪称翻译经典。”

日本华严研究所所长小岛岱山在20年前来山西五台山时,听专家介绍晋祠《华严石经》后便去实地参访。“看到武则天当年作的碑刻文,非常震撼。”小岛岱山说,他当即将每一块碑文拍照记录带回国研究,“我发现武则天对文字非常讲究,她认为每个文字都有灵魂,她也创造了很多文字,通过研究这个石刻本,我们也可以研究武则天文字。”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陈金华教授长期关注业内对《华严经》的研究。他认为,《华严经》是佛教中哲学性很强的著作,版本众多,“最多是刊本,写本很少,日本寺院里还有些古写本,晋祠石经是刻在石头之上的,独一无二,可以说是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

日本华严研究所所长小岛岱山在20年前来山西五台山时,听专家介绍晋祠《华严石经》后便去实地参访。“看到武则天当年作的碑刻文,非常震撼。” 范丽芳 摄

日本华严研究所所长小岛岱山在20年前来山西五台山时,听专家介绍晋祠《华严石经》后便去实地参访。“看到武则天当年作的碑刻文,非常震撼。” 范丽芳 摄

经过现场讨论,与会人员呼吁尽快展开对《华严石经》的国际协作研究,“当年石经的完成就是通过国际合作,现在可以配合中国‘一带一路’的大背景,再次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多学科、多媒介的研究,形成一个最权威、最完整的精校本。”陈金华教授表示,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亦保存有北宋时期最完整的80卷《华严经》,这对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很有意义。

小岛岱山介绍,他计划在2017年把石刻的经文进行数据整理,将其与其它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逐步发表。

12日到15日,来自海内外的30多名佛学专家、80余名中青年学者云集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佛教国际研究院,他们将在此间展示“文殊信仰、《大方广佛华严经》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zonghexinwen/2020/1012/438.html


上一篇: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东
下一篇:新高一历史PPT·第19课辛亥革命·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