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1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1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1 一、填空题 1.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 2.为迎接21世纪,英国政府颁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1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1

一、填空题

1.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

2.为迎接21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1988年教育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3.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4.卡尔·罗杰斯1942年出版了《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论及方法。

5.公民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基本目标。

6.社会学习心理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理论是替代强化。

7.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纽曼提出了社会行动道德教育模式。

8.桑代克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中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论断。

9.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

10.基础教育改革是指按照一定的 目的和要求、有意识的改进基础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

1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一是信息技术和设施引入教育和教学领域,即教育中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获得;二是信息技术被有机地整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以及学科教学中,培养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

12.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它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13.综观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即所谓“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

二、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教育目标以( A )为主要内容。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英国德育政策的特点有( A )

A.传统、深厚、保守

B.改革转向现代化

C.德育目标多元化

3.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有( B )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1

A.政治教育 B.法制教育 C.公民教育

4.结构主义教育论思想主要是( B )提出的。

A.赞可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5.提出“以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是( A )的理论。

A.发展性教学理论

B.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范例教学

6.“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 C )提出的教学改革措施。

A,马芯兰老师 B.魏书生老师 C.洋思中学、

三、名词解释

1.基础教育: 是旨在提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普通文化教育,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

2.全民教育: 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信息化: 技术和设备的信息化,即把信息技术和设备引入教育领域。

四、简答题

1.简述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美国基础教育的八项培养目标。

答:(1)重视早期教育,美国所有儿童作好学习准备。(2)降低中学生的辍学率,高中生的毕业率至少达到90%。(3)在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结束时,所有学生必须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英语、科学等8门必修课显示出驾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就业作准备。(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和专业水平。(5)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水平达到世界一流。(6)重视成人文化教育和终身学习。(7)在学校消灭毒品、暴力、酗酒,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有序的学习环境。(8)倡导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改善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促进学生在社会、情感和学术方面的发展。

2.简述当代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2)始终抓基础、及时更新内容;(3)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4)重视信息技术知识;(5)重视个人知识。

3.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答:(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2)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中包含4个因素:即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3)学习活动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产生联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意义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二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完成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总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zonghexinwen/2020/1112/533.html


上一篇: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立足资源优势 市州引资
下一篇:贵州医科大学 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获批